杂谈

我通过两个月的简单学习,总结了一份简略的装机指南,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计算机的组成以及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参数所代表的意义。

相较于笔记本,台式机显然拥有更多的优势:更强的性能,更多的拓展,更炫的外观,最重要的部分是可以DIY,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电脑。对于一个热爱计算机的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自己细心挑选配件后组装出一台极致的台式机更快乐的事情了。

首先,台式机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模块化,各个部分都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更替,这就意味着不必像笔记本或者手机那样必须购买一整套配置。为了能够自主的选购台式机的配件,我们首先应该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通常来说,计算机由以下部分组成:主板、中央处理器(以下简称CPU)、内存、硬盘、显卡、电源、散热器、机箱。其中,主板、CPU、内存和电源是一台电脑能够启动的最低要求。下面本文会逐一对这8种配件进行简单科普。

一、主板

主板就相当于计算机的躯干,其他任何部件都是围绕主板进行选购和安装的,是计算机最基本的部件之一。主板上会集成各种插座、针脚以供连接不同的部件。

主板通过大小和规格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但对普通用户而言,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ATX、M-ATX、ITX。通俗的来说就是大号,中号和小号。一般来说,体积越大的主板拓展性越强。

此外,主板还会搭载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芯片,一般电脑在启动前可以通过按下键盘上的指定按键进入bios(如果计算机未安装操作系统则自动进入),通过bios可以修改计算机最底层的部分参数,如CPU电压,频率、核心数量、超线程技术,内存的电压、频率、时序,或者散热器的风扇转速,开启或关闭主板和一些其他设备的功能等等。在部分较老的主板上也会搭载集成显卡,例如G41主板,这种显卡性能十分羸弱,通常仅供亮机。但后来集成显卡被放进了CPU,也就是如今的核显。

在主板的侧面会有很多常见的接口,如USB接口、音频线接口、显示接口、网线接口等。如果觉得接口不够,还可以通过PCI槽位进行功能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主板的型号会限定购买的配件,例如,如果购买了intel芯片组的H510的主板,那么就只能安装intel10代CPU或者11代CPU,诸如12代酷睿或者AMD锐龙就不可能安装在这块主板上,所以在选购主板时一定要查询清楚支持什么硬件。


二、CPU

即中央处理器,是一台电脑最核心的部件,计算机的本职工作——计算就需要CPU来完成。选择处理器时可以关注几个基本参数:制程、主频、睿频、核心数、线程数、三级缓存。

首先是制程,制程数字越小,则代表CPU制作工艺越先进,例如10nm工艺强于14nm工艺,更强的工艺,就意味着同等性能下功耗更低(或者说同样功耗下性能更强)。然后是主频和睿频,简单来说,频率越高,就意味着CPU速度更快,一般来说,主频和睿频越强的CPU,单核性能越强,也就意味着游戏性能更强,开关软件速度更快等等。再来说核心数和线程数,CPU存在一种超线程技术,可以将一个物理逻辑处理器,分成两个部分来用,让一个核心同时处理两件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CPU性能翻倍,通常来说可以获得30%的性能增幅,如果CPU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如I5-9400,六核心六线程,则核心数等于线程数,反之,I5-10400则是6核心12线程,则线程数大于线程数,核心数和线程数影响CPU的多核性能,核心和线程越多的处理器在软件多开和做生产力任务时会更具优势,最后时看三级缓存,越大的三级缓存意味着CPU能更好的和内存进行数据交换,简而言之,越大越好。

因为上述因素,家用CPU一般主频高,核心数少,单核性能强,相反的,服务器CPU则主频相对较低,核心数多,多核性能强。
处理器命名也有一定的规则,以intel为例:Intel的CPU分为三个大类,定位低端的赛扬(Celeron),定位中端的奔腾(Pentium),定位高端的酷睿(Core)。酷睿又根据性能和市场定位细分为入门i3,主流i5,高端i7和i9。处理器后缀如F,表示无核显,K表示可超频,笔记本处理器H表示高性能,U表示标压等等,具体可以在英特尔官网查询。i5-12600kf为例,i5是定位,12表示12代,600表示同代定位,这个数字越大越好,kf代表可超频,无核显。

CPU需要主板为其进行供电,CPU越强大,需要的主板供电就越多,所以购买CPU时要看自己的主板供电是否能跟上,否则买了一块顶级CPU,却只能发挥其80%性能,那就花了冤枉钱。


三、内存

计算机中,CPU运算速度太快,而硬盘速度太慢,如果CPU直接从硬盘中取出数据进行运算,那就发挥不出CPU的速度优势,于是有了内存的出现,它的速度介于CPU三级缓存和硬盘之间,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进行数据交换。例如,计算机打开了一个游戏,则需要将游戏主要数据从硬盘载入内存,然后CPU和内存进行数据交换,避免了硬盘速度拖累CPU,大大地提高了游戏的流畅程度。内存里的数据断电后会消失,所以不能直接替代硬盘。

内存有三个重要的参数,一是内存大小,二是内存频率、三是时序。内存的大小决定了能同时打开的软件的多少,内存的频率则决定了内存写入写出的速度、时序则影响内存的延迟,一般来说时序越低越好。

一般的电脑主板有2个或者4个内存插槽,而服务器则拥有8个甚至16个内存插槽。对于个人用电脑主板,使用两条8G效果是要好于单条16G的,这要归功于内存的双通道技术,两根8G内存组成双通道,可以让内存带宽翻倍,速度读写翻倍。但一般家用CPU只支持双通道,插上4根内存也是双通道。所以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插上四根内存就是四通道。如果插上了3根8G内存,则有16G的内存处于双通道,8G的内存处于单通道,但用户并不能决定让计算机优先调用双通道的部分,所以尽量避免这种奇数的内存组合。要发挥双通道的优势,还应该注意两根内存参数尽量一致(品牌,颗粒,容量,频率)。如果颗粒不同,则可能引发兼容性问题导致蓝屏,频率不一致则会导致高频内存自动降频,发挥不出应有的性能。


四、硬盘

硬盘是计算机的储存设备,一般人用到的硬盘通常分为两大类: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和机械硬盘(Hard Disk Drive 简称 HDD)。固态硬盘速度快,抗震性能强,无噪音,缺点是价格较贵、机械硬盘速度慢,抗震性差,有噪音,但胜在价格便宜。固态硬盘因为性能强,响应速度快,一般用来装系统,软件、而机械硬盘因为量大便宜,一般用来储存各种资料和素材。

一般500G的硬盘在系统中只显示470G,这是因为硬盘厂商和操作系统的容量计算方式不同,硬盘厂商1GB=1000MB,1MB=1000KB采用的是1000进制,而操作系统1GB=1024MB,1MB=1024KB,用的是1024进制。

先来说说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根据协议可以分为M2固态和sata固态,M2固态会贵技术快,但性能确实成倍的提升,因为M2插槽目前仅在近几年的主板上出现,所以还有相当数量的老设备依然在使用sata接口,所以sata固态仍有大量市场份额,所以在性能比M2固态弱不少的情况下价格依然不算便宜。

固态硬盘根据颗粒可以分为4种:SLC(单层次储存单元)、MLC(双层次储存单元)、TLC(三层次储存单元)、QLC(四层次储存单元),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以无脑选则TLC颗粒。

然后是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根据数据记录方式可以分为垂直式硬盘(CMR)和叠瓦式硬盘(SMR),同样容量下叠瓦式硬盘价格更低,但性能差,且不适合频繁读写,适合用作储存盘。但我并不推荐叠瓦式硬盘,具体原因可以自行搜索。

在实际装机中,预算充足可以选择全固态,预算有限又想拥有大容量,则可以选择固态+机械组合,但无论如何,务必使用固态来安装操作系统。


五、显卡

顾名思义,计算机能够显示内容就是靠这个东西。显卡一般分为核显和独显,核显集成在CPU中,性能相对差,但能用,独显则需要插在主板的PCIE槽位上,且性能好一些的显卡需要电源独立供电,通常来说一张独立显卡可能是整台电脑最值钱的部分。优秀的显卡可以在3D游戏中提供更好的画质,更高的帧数,在建模类生产力软件中也至关重要。

鉴于最近矿潮刚刚结束,显卡市场价格混乱,可以说一天一个价,因此除非刚需或者不缺经费,我不建议考虑入手新卡。


六、电源

电源的用途是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12V、5V、3.3V等直流电供给给计算机各个部件使用,电源通常分为直出型和全模组型,通俗的来说,直出型就是不管你需要不要,反正什么线都在上面,优点是便宜,缺点是走线困难,全模组型则是线缆可按需安装,方便走线,让机箱内部更整洁,但价格会略贵。电源可以说是整台主机最不能省钱的配件,其他部件换了只坏一个,电源要是出事可能直接报废一台主机。

选购电源时通常按照5毛钱每瓦的标准来选购,购买前请计算好自己电脑整机功耗,然后再网上加100-200瓦来买,例如整机功耗算出来300瓦,则可以购买450瓦的电源。电源的供电方式是按需分配,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尽管电源可能有1000瓦的供电能力,但整机功耗只有200瓦,那么插座那里的输出功耗可能就只有最多250瓦,所以电源不必担心买大了会不会跳闸等等。


七、散热

没什么好说的,CPU散热方面分为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风冷散热器又分为下压式散热器和塔式散热器,一般来说可以直接入手风冷塔式。此外还可以自行加机箱上安置各种风扇组成合理的风道,辅助散热


八、机箱

注意和主板规格相搭配即可,选自己觉得好看的(写不动了,哈哈)

This is just a placeholder img.